富士通大數據應用挖掘物流行業大價值2013-09-02 12:49:02 2013年交通運輸與物流業大數據技術創新與發展論壇日前在上海圓滿落下帷幕。為期兩天的論壇匯聚了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國內外知名交通運輸企業、物流企業、IT研發機構和數據中心運營服務機構的行業菁英,共同關注下一代數據中心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技術。富士通(中國)信息系統有限公司副總裁黃邦瑜作為嘉賓之一出席了此次活動,并做了名為《大數據挖掘物流運營大價值》的主題演講,為大家描繪了企業大數據應用的未來前景。富士通(中國)信息系統有限公司副總裁黃邦瑜 大數據是繼云計算、物聯網之后IT產業又一次顛覆性的技術變革。數據顯示,2012年大數據對全球IT開支的直接或間接推動達960億美元,而到2016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2320億美元。據國內有關機構初步預算,未來中國大數據潛在市場規模有望近2萬億元,將給IT 行業開拓一個新的黃金時代。 隨著商業社會的發展,人類的商業活動也更加成熟,每家企業都在尋找新的增長點,以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大數據就是發展道路上的一段指路牌。對此黃邦瑜指出“未來大數據將成為促進生產大價值的幕后推手”。隨數據顯示,美國醫療行業,每年由大數據應用產生的價值約3000億美元,每年的生產力增長率0.7%;美國零售行業每年高達60%的增長力來自大數據,年生產力增長率0.5-1.0%;制造業,通過大數據應用,每年產品開發不組裝的成本損耗減少了50%,工人數量至少降低7%。借助大數據,歐洲公共事業每年價值增長2500億歐元,生產力增長率0.5%。最令人驚訝而又不可忽視的,全球個人位置數據,為服務商貢獻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收入,并為最終用戶創造了超過7000億美元的價值……在發達國家,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這就是大數據的價值。 自2012年開始,大數據和移動應用就成為ICT市場的“香餑餑”。根據麥肯錫的統計數據,IT投資的優先級選項中,58%的受訪者認為“數據獲取和分析”應獲得最優先投資。黃邦瑜同時指出“大數據≠大價值”。現有數據只具備有限的分析價值,只是數據應用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更大的冰山才是潛在的分析價值。只有兼具高效的業務分析工具、虛擬化技術、大數據管理三者,才能創造出能為企業所用的大價值。“數據分析必須具備前瞻性,今天企業需要的可能是歷史趨勢預測與分析、標準化報告這些數據;而24個月之后,企業更加迫切需要、甚至是必備的,就已然是數據可視化、模擬與場景開發、業務流程中的分析應用等功能。”黃邦瑜表示。 高德納咨詢公司(Gartner) 2012年9月發布的指標顯示,今后五年內各種新技術在不同行業的增長狀況,其中在零售物流領域,移動應用、大數據BI、云計算將成為主流技術,超過33%的企業會充分利用這些新技術和產品,來有效分析企業的業務成熟度現狀、實現實時響應、實施BI分析。來自傳統網絡的結構化數據和來自傳感器等的非結構化數據,將充分結合,為企業實現預警、為決策提供參考、為行動提供方向,同時,可視化的流程管理將進一步推進企業的管理工作,為管理層實現更高效的管理。 然而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成為反應迅速的企業?對此黃邦瑜給出了幾點建議:第一、要成為一家實時分析的企業,為中高層管理人員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包括個性化信息、實時信息、直接從應用程序中提取的信息、安全和透明的信息。第二、業務分析是項目成功的關鍵要素,其實不管大數據小數據都可以作分析,基于業務成熟度模型,一步一步構建企業分析系統,再把業務分析拓展到其他的應用領域。 企業離不開物流,數據分析也可以提高物流行業的運營效率。黃邦瑜認為:目前大部分企業還處于KPI持續改進的階段,主要的工作包括數據分析、業務決策、運營支持。根據物流BI項目的現狀和造成的項目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推進方式和改善建議。同時建立物流業務分級KPI,找出不同級別KPI的關聯關系、發掘經營障礙問題、分析經營障礙問題并建立模型,最終實現有效的應用。 此次論壇深入解讀了政府推進信息化建設的政策與法規,分享大數據分析與應用的經驗和案例,探討大數據平臺構建的軟硬件新技術。富士通展示的全面大數據與業務分析解決方案,包括富士通物流整體系統架構、大數據業務分析系統架構等,以更加專業的角度展示了物流大數據領域的前沿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