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第五屆餐飲酒店供應鏈峰會上,“不智慧、不聰明”的物流被業內吐槽。一位互聯網食品供應鏈企業負責人表示,物流“硬瓶頸”在于:缺安全標準、缺穩定的價格、缺現代化接單系統、缺協作和商業操守、缺品牌意識、缺全國性物流倉儲。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發現物流都在講最后一公里,都在加大精力做"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但是從來沒有一家公司解決"最前一公里"?!?nbsp; 拉動消費和就業“互聯網+流通”是推動流通革命,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新經濟的重要舉措,有利于降本增效,拉動消費和就業。 按照常務會議部署,“互聯網+流通”行動具體措施將包括:打造智慧物流體系、發展物聯網,加大農村寬帶建設投入、建設商務公共服務云平臺、推動傳統商業網絡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引導降低實體店鋪租金等。 記者在商務部了解到,今年的“互聯網+流通”推進工作將重點扶持實體商業企業全渠道經營、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加快實體商業轉型升級,并將推進電子商務與物流配送協同發展試點。 在過去的一年里,“互聯網+”已經給商品流通帶來深刻變革。商務部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為20.8萬億元,同比增長約27%,全國網絡零售交易額為3.88萬億元,同比增長33.3%。 而尤為決策層所看重的是“互聯網+流通”所能帶來的降本增效效應。 以物流業為例,實現“互聯網+”之后,物流成本約可降低40%。